为代课教师惠志敏说句话
|
|
2006-11-07 10:45:00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岳建国 |
|
|
11月6日《兰州晨报》报道,甘肃庆阳市宁县良平乡惠家小学42岁的代课教师惠志敏,一“代”就是21年。教学成绩非常突出的他,却在教师队伍管理的改革中被一脚踢出,不得不走上进城搬石头的谋生之路。 据了解,惠志敏曾被评为全乡模范教师(代课教师只能评到这一级);他撰写的《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中国教育报》评为“教育素养与学生成才笔谈”论文一等奖;他在小学基础教育权威刊物《小学教学研究》上发表的教学论文,填补了当年庆阳地区教育界在全国性教育刊物上发表小学教研论文的空白;他被《中国教育文库》和《中国基础教育》杂志分别聘为特约编辑;香港《中国教育改革》杂志社转载了他的论文《教学札记二则》,并邀请他前往香港参加学术交流会,但因为交不起360元的费用,他不得不放弃此行…… 这是一则让人难过、让教育改革蒙羞的新闻。 由于历史原因,几十年来,公办教师和民办、代课教师之间在地位、待遇方面存在的双轨制现象,使民办、代课教师承受着巨大的不公。 让我们看看“惠志敏们”是怎样的人:他们任教的学校大多地处偏僻农村,条件很差;他们的工资待遇连公办教师的一半都达不到,但他们默默地忍受了;因为端着“泥饭碗”,竞争压力大,他们教学更认真;公办老师有机会就找关系进城,他们只能坚守在农村……“惠志敏们”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已经没有能力学习其他生存本领的时候,却不得不重寻生计。 也许有人说,再好的改革措施也会有纰漏,也会有人付出代价,何况惠志敏在最后一次转正考试中分数不够。但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目前,中考、高考加分的名堂那么多,为何不能在代课教师转正的条件中设置加分因素,以防止优秀教师名落孙山?再说,在民办或代课教师转正的过程中,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都在某些官员“行政手段”的“调节”下过关,为何对惠志敏如此苛刻?请问当地的教育官员,硬要将惠志敏这样的优秀教师踢出教育队伍,公平何在,良心何在?
|
|
|
编辑:王静 |
|
|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
|
|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