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教育>大众教育首页变换图片

认养一对姊妹花洋爸洋妈中国陪读(图)

  来自美国的布林克夫妇为让认养的两位中国女儿接受汉语教育,带着孩子来到成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非中国家长独有的心态,天下父母皆然。一对美国夫妇为给自己认养的两个中国女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不远万里来到成都,一边打工,一边陪读,在这个中西合璧的家庭背后,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冬日的蓉城格外阴冷,而市中心一间芭蕾舞练功房内却异常火热,一群10岁左右的“小天鹅”正翩翩起舞。一对金发碧眼的外国夫妇拿着水杯和毛巾,静静地等在场边,在陪练的家长中间格外打眼。这对夫妇,男的叫布林克,女的叫珍妮。他们的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视线集中在两个中国女孩身上,那是他们认养的中国孩子——“陈华”与“吉利”。

  
天伦之乐

  爱孩子

    四年认养两个中国娃

    布林克在美国一直从事中学教育,他和珍妮对孩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爱,夫妇俩的一对亲生儿女已长大成人。“身边少了孩子就少了快乐。”布林克说,很早以前他们在画报及网络上看到穿红肚兜、扎红辫子的中国娃娃的照片,感觉特别可爱,于是,认养中国娃娃成了他们萦绕于心的强烈愿望。

    1996年,夫妇俩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武汉的一所孤儿院认养了仅7个月大的“Lilian”,并为她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陈华”,了结了一桩心愿。布林克回忆说,“带走小家伙的那天,我们还特地为她打扮了一番,中国结、小旗袍、红肚兜集于一身,目的就是让孩子永远记住她是中国人。”

    
其乐融融

    回到华盛顿的新家,小陈华就像掉进蜜罐一样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待孩子临近3岁时,布林克夫妇似乎感觉陈华有些孤单,为了给她找个伴儿,夫妇俩决定再次认养第二个中国娃娃。1999年,夫妇俩又一次来到中国,在广州一所儿童福利院,如愿以偿地接回了不满周岁的“Is-abele”(中文名“吉利”)。

  重教育

    带孩子来蓉学汉语

    “孩子自幼生长在美国,虽然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为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汉语成为他们成长中必不可缺的课程。”11岁的姐姐和8岁的妹妹对汉语十分陌生,虽然布林克夫妇在美国想了很多办法让她们接受汉语教育,但由于没有语言环境,效果不尽人意。去年8月,布林克通过网络了解到成都有一所适合孩子就读的国际学校,于是夫妇俩便带着孩子来到成都。

    
汉语环境无处不在

    在成都学习期间,布林克夫妇除了督促孩子潜心攻读汉语外,还为她们报了绘画班、器乐班、芭蕾舞培训班……。四个多月时间,夫妇俩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为了长期“陪读”,布林克还通过努力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与四川大学签定了一年的任教合同。“鹅!鹅!鹅!屈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布林克夫妇在川大校内租住的临时新家,每天都会传来姐妹俩朗朗的读书声。现在,妹妹会用小提琴演奏《康定情歌》,姐姐则学会了用萧吹奏《好一朵玫瑰花》。看到两个宝贝女儿在短短的时间里所取得的这些“中国成绩”,布林克夫妇脸上堆满了满足的笑容!

    说起将要在中国第一次过“春节”,一家人都兴奋不已,“过年的新衣服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说着,一家四口迫不及待地换上刚刚量身订做的唐装:“瞧,我们像不像标准的中国家庭!”(记者 朱建国 摄影报道)

王静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鲁ICP证:00010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