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理查德(Richard)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于1999年赴美深造。硕士毕业后在新泽西州一家硬件公司工作两年,后被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录取,就读于电子工程系。2006年秋博士毕业,开始踏上找工作的旅程……
因为要去华盛顿软件公司面试,我跟教授请了假,虽然他不是很情愿,但是还是准了假。每个教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高就,这对他来说也是非常有面子的。
飞到华盛顿后,我在公司预订的旅馆里过了一夜。
软件公司戒备森严
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我都洗了个澡,主要是怕头发太乱。这个公司与微软公司不同,特别强调求职者要西装革履。我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对着镜子整理了发型,带上行李就出发了。旅馆门口停着一辆小公汽车,送求职者到公司。司机见到我就直接问:“去微战略公司(华盛顿软件公司的中文直译名)吗?”
到了公司,进入一个很大的接待厅,我向接待人员报上名字后,就在一旁等候。一会儿,人事部门的一个女士带我上楼。上楼前,她用通关卡确认了身份。这个公司真是戒备森严,很像电子游戏里的攻关情景。这位女士带我来到一个会议室,让我把行李暂时放在这里。然后,她带我到另外一个办公室见人事部门的经理,接着又带我到另一个小办公室,让我在这里等候面试官。
集团面试轮番轰炸
到了10点半,一个日本女士走了进来,面试准时开始。她问了我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题,比如,有一个3×3的点阵,如何一笔画出4段折线经过这9个点。这个问题我高中时就见识过,当然不费吹灰之力。然后,她又问:“有一匹白马和一匹黑马赛跑,白马跑得快,怎样让黑马赢得比赛?”我能想到的办法只有一个:把白马涂成黑色,黑马涂成白色。她告诉我:“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想考验一下应聘者的发散思维。”
接着,她又问了一些问题,如“你身边的朋友如何评价你”等等。
11点了,日本女士前脚走,后面来了个印度女士,她比微软的那个印度人和气多了。她给我讲了公司的软件产品,让我指出哪些会占用较多时间,造成瓶颈。我对大规模计算机系统还是比较熟悉的,就告诉她,硬盘和内存的访问会是问题,这得到了她的肯定。最后,她问我有什么问题。一般来说,出于礼貌,不要说“没问题”。我问:“你以前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到这个公司?”她说自己从得克萨斯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因为老公在附近工作,只有这个公司的工作与她所学专业相关,就来这里了。
11点半,印度女士走了,来了个印度男士。他的问题既有技术的,也有人际关系的。接着又来了个白人,说话带有欧洲口音,我猜他是法国人。真奇怪,这家公司前前后后这么多面试官中,竟然没有一个美国本土人!
这位欧洲人问我:“你觉得在程序质量部门工作,什么比较重要?”我回答:“首先,技术很重要,但是,人际关系也要好,大家要互相协助,不能互相找茬、拆台,要和谐。”我的回答他非常满意。其实,我在有关微软面试的一本书中看到过一些讨论:员工既要有能力完成各项任务,又要与同事和谐相处。
欧洲人又问了几个经典问题:“有两个杯子,分别能装3升和5升水,手头有用不完的水,现在让你测量出一升水,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立刻回答:“把3升的杯子装满水,倒入5升的杯子,然后再把3升杯子装满水,再倒入 5升的杯子,5升的杯子倒满的时候,3升的杯子里剩下的就是1升水。”欧洲人意犹未尽,又问:“有17个人参加乒乓球 比赛,要决出一个胜者,请问至少需要多少场比赛?”我说:“16场。”他问:“能不能更少?”这下,我上了他的当,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过了一会儿,他说:“其实,要决出一个冠军,需要16个失败者,这需要16场比赛,不能再少了。” 看来,有时候,面试官的问题就是故意骗人。(口述Richard,整理毕胜福) 来源 《青年参考》 |